“协和+贵医”蓝丝带共建项目中期成果丰硕

2025年10月19日 16:49 阅读量:

来源: | 编辑:

10月18日,“协和+贵医”蓝丝带共建项目中期汇报会在贵州医科大学顺利举行。会议旨在总结项目中期成果,交流经验,凝聚共识,推动项目持续健康发展。“协和+贵医”蓝丝带共建项目专家团顾问专家、北京协和医学院教育基金会理事,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名誉主任,主任医师郎景和教授出席会议并作指导。

“协和+贵医”蓝丝带共建项目是由贵州省民政厅指导,北京协和医学院教育基金会发起,贵州医科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贵州省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主办,多家共建单位共同参与的公益项目。项目以公益共建为核心力量,致力于推动贵州地区宫颈癌防治工作,助力健康贵州建设。

自2025年3月4日“HPV知晓日”正式落地贵州以来,项目已在贵州9个市州和高校等开展超25场公益活动,涵盖科普讲座、专家义诊与会诊、医生能力提升培训等领域,精准聚焦“爱心妈妈”、基层医护人员及社会大众三类核心人群。通过“线上直播+线下宣教”双渠道传播,项目累计覆盖人数超10万人,全网关注量突破200万,直接受益者超5000人次,将宫颈癌防治知识与服务送到黔贵大地的基层角落。

与此同时,项目着力构建长效服务体系。2025年3月,贵州医科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与贵州省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构建长效合作机制为核心,整合优质资源、优化配置模式,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立体体系,为“协和+贵医”蓝丝带共建项目持续推进筑牢根基。

汇报会明确,项目下一阶段以2025年第四季度为节点,重点推进三大行动:一是开展少数民族聚居区调研慰问,实地走访、座谈交流以精准掌握基层医疗需求,为项目优化提供决策依据;二是深化“防-筛-治”闭环,启动基层健康义诊、会诊、查房行动,整合临床专家资源提供免费健康咨询与“HPV+TCT”筛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至县域及乡镇;三是持续开展科普进校园活动,将防治知识带入课堂。同时,北京协和教育发展基金会、贵州医科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及贵州省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三方共同表示,将不断深化合作机制,常态化开展相关公益活动,并致力于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综合防治服务模式,为提升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妇女健康水平探索可持续路径。

郎景和教授在发言中指出,“消除宫颈癌”不仅是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战略目标,更是我国落实妇女健康保障、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关键任务,承载着千万女性的健康期待。他充分肯定“协和+贵医”蓝丝带项目的中期成效,认为项目通过科普下沉、服务落地、机制共建,为贵州宫颈癌防治工作提供了可复制的公益实践路径。

值得一提的是,10月17日晚,项目还举办了《爱之旋律·蓝丝带公益音乐会》,项目主题曲《共织蓝丝带》于当晚首次唱响。整场音乐会融合器乐演奏、合唱与诗歌朗诵等多种形式,以艺术语言传递健康关怀,为项目注入了温暖有力的文化感染力。